今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并于近日成功跻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列。
今年恰逢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这是上海2010年以来首家通过三甲评审的综合医院,也是浦东自主打造的第二家三甲综合医院。
“需求导向”优化学科布局
1943年,公利医院在浦西卢湾区吕班路(现重庆南路)以54张病床起步,于烽火战乱中萌发“公益服务、利泽民众”的初心。1956年,医院改制归公迁址浦东,如今逐渐成长为千张床位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成为筑牢浦东引领区医疗根基的核心力量。
“学科建在需求上”,这是公利医院学科建设的核心理念。
针对浦东人口老龄化、科创企业集聚、居民健康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医院构建“急救快线、慢病精准、厚实平台、特色补位”四大主干学科体系,让“急危重症能救、慢性疾病能管、疑难杂症能诊、特色需求能应”成为现实。
“一键启动”机制提升急救响应速度
浦东地域超12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4800人/平方公里,急危重症救治时效关乎生命。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与卒中中心,医院创新建立以急诊科为核心、覆盖相关专科与社区医院的“一键启动”机制,打造“院内高效救治+社区前置干预”闭环体系。在急性心梗救治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开通堵塞血管,最短仅8分钟、平均40.7分钟;在脑梗救治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注射溶栓针,最短仅17分钟、平均28分钟,两项关键救治时间均远低于上海及全国平均水平。
这份高效还被精准延伸至社区末梢。该医院联合洋泾、金杨、沪东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公利-社区急救单元”:社区遇胸痛、脑卒中疑似患者,急诊专家通过远程系统指导;需进一步救治者,医院调度专业医师与高级设备奔赴现场,实现急救前移。
浦东老龄化程度高,公利医院以“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全周期服务,帮助慢病患者“看好病”。泌尿外科是其中的标杆学科,2025年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牵头成立国产大功率激光培训中心,尿失禁吊带手术全国第一、骶神经调控手术全国第三。
医产学研注入“新质”动能
公利医院走出一条“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特色路径,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动能。
公利医院通过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的系统化协同,布局学科交叉新赛道。
2022年,医院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医疗技术学院,围绕医疗器械研发、智能诊疗系统等方向,推动高精度诊疗设备、微创手术器械等技术从实验室落地临床。
2025年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后,公利医院依托院校优势构建“社区嵌入式”临床研究体系,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化为“人群健康观测站”与“干预试验场”,开展区域性慢病早期筛查与低成本干预研究,通过“院内研发—社区验证—标准推广”超短路径,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公共卫生实践。
在精准医学领域,作为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该医院布局核素药物研发与硼中子俘获治疗等前沿技术,为肿瘤靶向治疗与慢病精准干预提供“诊疗一体化”方案;同时与澳大利亚、德国等地机构开展细胞治疗、抗衰老机制联合研究,借国际合作实现“借力突破”。
便民举措让就医服务“暖到心坎”
针对老年群体的养老健康需求,医院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养老机构。自2024年10月以来,已与浦东54家养老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覆盖床位10551张,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线上诊疗、云端陪诊、便捷转诊及绿色通道等“一站式”服务。
公利班线
为破解就医“最后一公里”难题,医院从线上线下多维度发力:线下开通“公利班线”接驳车,每日往返医院周边地铁站,停靠多个社区站点,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患者“打车难、转车烦”问题;线上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26个专科、11个专病复诊通道,85位专家在线坐诊,提供66项免费专病咨询,实现“在线问诊、处方开具、药品配送”全流程闭环服务。
从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承担“基本医疗保障”,到“引领区”建设阶段创建三级乙等、提升急危重症救治与慢病管理能力,再到如今跻身三甲,公利医院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集聚提供健康保障。可以说,浦东为医院提供政策、人才、产业协同的沃土;医院则以优质医疗,为浦东居民健康护航、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根基。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