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在明政府上任近两个月后,中方对韩国的承诺终于开始展现成果。本周一,王毅外长应韩国新任外交部长赵显的邀请,进行了首次通话,通话时长达45分钟,而赵显刚刚在一个星期前正式上任。这是李在明政府上台以来,中韩两国外长之间的第一次高层沟通,且其时机显得尤为重要。赵显在通话后,第二天便开始访问日本,紧接着又前往美国,在短短三天内,与中美日三国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中美日的互动虽然没有在同一时段展开,但这种安排透露出李在明政府在平衡韩国与中美日三国关系方面的初步思路。总体来看,韩国仍以美韩同盟为外交战略优先,但在处理中韩关系时,尽力避免过度冷落中国,而是力求维持一个“无功无过”的状态。
韩国方面在通报中提到,两国外长一致同意,将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作为双边关系的一个“新转折点”。这显示出李在明政府决心通过举办庆州APEC峰会,为中韩两国的高层互动创造一个理想的外交平台,以兑现李在明在选举期间提出的“改善中韩关系”的承诺。中国方面也表示支持韩方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一承诺无疑为李在明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喘息空间,因而,中韩未来的高层互动无疑会围绕庆州峰会展开。
不得不说,早前中韩两国元首的通话为双边关系铺设了“良好开局”,并且为外长们后续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想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对于韩国而言,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说辞,而是需要实际行动的。这次中韩外长的通话中,王毅外长特别强调,双方应该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这里的“名副其实”四个字意义深远,不仅是对尹锡悦时期韩国在处理中韩关系时的态度进行反思,也凸显了李在明政府在外交上力求回归理性和稳定的立场。
展开剩余71%回顾尹锡悦执政时,韩国在对华政策上往往基于美韩军事同盟的视角,将中国视为“假想敌”,经常拿中国的核心利益说事,制造外交风波。这种做法不仅使中韩关系陷入低谷,也让韩国付出了代价。在尹锡悦执政的中期选举中,他领导的政府惨败,李在明的共同民主党则乘机崛起,并成功上台。接下来,“戒严风波”更是彻底摧毁了尹锡悦的政治生命。李在明政府上台后,面临许多前任留下的外交难题,其中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便是修复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然而,修复关系远非易事,李在明政府不仅需要恢复中韩关系的正常轨道,更需要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机制,以避免两国关系在未来再次发生起伏。
中国对韩国的首要要求便是,韩国在对华政策上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这一点上,韩国必须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避免因政府更替而导致外交政策的摇摆不定。李在明政府必须避免见风使舵,确保在其任期内,不仅要对中国的外交承诺作出回应,还要落实这些承诺,切实改善两国关系。
同时,王毅外长还向赵显强调,中韩关系不应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能受制于任何第三方。在现实的外交格局中,唯一能够对韩国施加影响的第三方无疑是美国。李在明也承认,美韩同盟是韩国外交政策的基石,而他在许多外交事务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参考美国的立场。尽管如此,李在明仍表示,希望美国不要误解自己在亲华与否的问题。中国方面并不关心李在明是否属于“亲华派”,重要的是他能否从尹锡悦政府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利用今年的APEC峰会稳妥地推动中韩关系的转折。
虽然要求韩国摆脱美国的影响力在短期内并不现实,但韩国也必须在两国关系中找到合适的外交平衡。如何与美国在外交和经济事务中打交道,何时说“不”,如何说“不”,这将考验李在明政府的外交智慧与技巧。
最后,中国方面还特别提醒,考虑到中韩两国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高度互嵌,双方应共同反对“脱钩断链”的做法。这一言外之意显然是,尽管李在明政府可能需要与美国商讨经贸协议,但不应试图通过牺牲中韩经贸合作来讨好美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在明若要通过外交层面的积极信号改善中韩关系,务必加强两国之间的经贸互动。赵显表示,中韩经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并表示愿意推动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此后,李在明政府也将面临着选任一位驻华大使的任务,这一重要角色将持续在对华外交一线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为未来的高层互动铺路。
李在明政府必须在其五年任期内完成一个极具挑战的外交任务:在中美两大超级大国之间保持平衡,促进中韩关系的稳定与发展。这无疑是一项需要高度政治智慧和外交技巧的工作。
发布于:天津市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